半月板的作用
半月板损伤对膝关节功能至关重要。半月板软骨在膝关节功能及生物力学中有着承重、传递负荷、吸收应力、稳定关节、润滑关节及协调关节运动等作用。
常见的半月板损伤类型
影响康复进展速度的重要因素
撕裂的大小、修复固定技术、缝合材料、缝合线数量以及半月板修复部位,都会影响术后早期对负重的耐受力、关节活动度以及对训练的限制。其他因素:负重关节或髌股关节的退行性病变,髌骨功能障碍史,合并损伤,可能存在的关节松弛,以及严重的近端或远端运动链功能障碍对膝关节力线与力量的改变。临床方案常随着负重程度,制动时间,对关节活动度的控制以及对回归赛场或工作时间的不同而变化。近年来有研究表明,动态负重可以促进半月板在炎症环境下修复。整个康复团队每位成员之间的沟通对于成功的康复预后至关重要,包括医师、治疗师、患者、家属及训练员。最重要的是,半月板修复术后康复必须因人制宜。
案 例 分 析
赵某 男 27岁 初诊日期:2017.3.11.
某球队职业篮球运动员,于去年打球跑跳动作时感觉双膝疼痛,之后MRI显示半月板撕裂。2017.2.21.行双膝关节半月板修补术。术后2周余个案拄双拐来我院进行康复治疗,双腿不能完全承重,双侧膝关节疼痛明显(VAS4/10)。
评估观察到患者双侧膝关节有肿胀发热(如下表)。
|
髌骨上10cm |
髌骨中点 |
髌骨下10cm |
右侧膝关节 |
44cm |
40cm |
39cm |
左侧膝关节 |
43cm |
39cm |
39cm |
初诊评估关节活动度
|
主动屈曲角度 |
被动屈曲角度 |
肌肉力量 |
右侧膝关节 |
0°-60° |
0°-90° |
3/5 |
左侧膝关节 |
0°-60° |
0°-90° |
3/5 |
髌骨活动度不足(grade2/6),双下肢肌肉萎缩明显,力量较差(MMT:3/5)。
根据结果制定康复治疗计划
主要问题 |
1.消除肿胀,减轻疼痛 2.增加瘢痕组织柔软度 3.增加髌骨活动度
4.增加膝关节屈曲角度 |
短期目标(术后1-4周) |
管理疼痛和肿胀,髌骨活动度正常,增加ROM0°-120°和肌力,增加负重训练以及防止关节表面过度的负荷或压力。 |
中期目标(术后5-11周) |
达到全关节活动度,60%-80%的肌力,进阶到功能性活动,健身方案 |
长期目标(术后12-18周) |
90%-100%的肌力,重返赛场或损伤前活动 |
详细康复治疗请咨询尤看运动医学诊所
个案治疗恢复过程
治疗前:2017.03.14.
左侧膝关节俯卧位主动屈曲:
右侧膝关节主动屈曲:
经过两周治疗后:2017.03.27.
患者双侧膝关节疼痛减轻(VAS2/10),肿胀基本消失(如下表),发热好转。
|
髌骨上10cm |
髌骨中点 |
髌骨下10cm |
右侧膝关节 |
44cm |
39cm |
38cm |
左侧膝关节 |
43cm |
39cm |
37cm |
髌骨活动度增加,双下肢肌肉萎缩改善,力量增加,开始尝试脱掉双拐,进行部分承重练习,脱拐后患者无不良反应,双膝承重感觉良好。
左侧膝关节主动屈曲
右侧膝关节主动屈曲
经过一个月治疗后:2017.04.11.
患者双侧膝关节在非承重位下疼痛基本消失,只会在特定运动中出现疼痛,肿胀消除,只在活动后发热,髌骨活动度恢复正常,双下肢力量增加(3+/5),在没有拐杖辅助的情况下可以正常行走。
左侧膝关节主动助力屈曲角度
右侧膝关节主动助力屈曲角度
经过一个月的手法治疗和运动训练后:
第一疗程结束后,个案赵某的初期目标已基本完成,能够自我管理疼痛和肿胀,增加ROM0°-120°和肌力,增加负重训练以及防止关节表面过度的负荷或压力,在去掉拐杖的后,能够正常行走。
为了能够更好的回归赛场,患者需要继续的康复治疗。